30件關於巴黎你不知道的事

揭開光之城背後的秘密與故事

巴黎,這座光之城,長久以來吸引著旅人、藝術家和夢想家的目光。擁有豐富的歷史、著名的地標及活力四射的文化,難怪每年都有數百萬人湧入這座城市。然而,除了那些眾所周知的景點,巴黎還隱藏著許多有趣的故事與不為人知的秘密,讓它的魅力更加深厚。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巴黎的 30 個迷人事實,揭示這座城市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多重面貌。無論你是巴黎的老訪客,還是初次探索的旅人,這些資訊都能為你提供一個全新視角,重新認識這座世界上最受喜愛的城市。

 

1

艾菲爾鐵塔

巴黎鐵塔 背後的故事

今天我們無法想像巴黎沒有艾菲爾鐵塔的樣子,但這座鐵塔在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期間剛建成時,卻遭到許多著名藝術家、知識分子及巴黎市民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它的工業設計與巴黎古典的建築美感格格不入,甚至批評它像個「巨大黑色的工廠煙囪」,將破壞巴黎的優雅景觀。包括作家莫泊桑與作曲家古諾在內的多位知名人士還簽署了一份請願書反對建造。然而,儘管最初受到抨擊,艾菲爾鐵塔最終還是征服了大眾的心,成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

 

2

華萊士噴泉

華萊士噴泉的由來

華萊士噴泉是巴黎街頭隨處可見的公共飲水設備,以其獨特的綠色鑄鐵設計著稱。這些噴泉是在19世紀後期,由蘇格蘭藝術收藏家暨慈善家理查·華萊士出資建造,目的是在普法戰爭後,為巴黎市民提供免費且乾淨的飲用水。噴泉由法國雕塑家勒布爾設計,頂部由四個象徵「仁愛、簡樸、慈善與節制」的女性雕像支撐。今天,巴黎全城約有100個華萊士噴泉,繼續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免費飲用水。

 

3

自由女神像的複製品

自由女神複製品的有趣故事

自由女神像象徵著自由、民主,以及法國與美國之間深厚的歷史聯繫。這座雕像由法國雕塑家巴托爾迪設計,並於1886年由法國贈送給美國作為建國一百週年的禮物。而其內部結構則由著名的艾菲爾鐵塔設計師艾菲爾打造。你知道巴黎也有好幾座自由女神像的複製品嗎?其中最大的一座位於塞納河上的天鵝島,高度約為紐約版的四分之一(12米),並面朝西方,象徵著法美兩國的友誼。另一個小型版本則被展示在奧賽博物館內,此外,巴托爾迪創作的原始石膏模型則存放在工藝博物館內。

 

 4

Gobelins 的熊玩偶

巴黎 Gobelins 大熊玩偶

Les Nounours des Gobelins 是自2018年開始的巴黎公共藝術計畫,由當地一家書店老闆發起。該計畫在巴黎第13區的哥貝林街區擺放了多個大型毛絨泰迪熊,這些熊被放置在公共場所,或被裝扮成各種滑稽可愛的情景,如坐在咖啡廳、逛街、閱讀等。這個創意計畫得到了當地居民與商家的大力支持,為街區增添了溫馨與歡樂的氛圍。

 

5

新橋(Pont Neuf)

巴黎新橋的由來

儘管名字意為「新橋」,但新橋其實是巴黎最古老的橋樑,於1607年完工。它連接塞納河的左右兩岸,也是巴黎現存最古老的石橋。新橋的設計在當時非常具有革命性,擁有寬敞的人行道,並且上面沒有建築物,讓人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塞納河的風景。

 

6

擦鞋鐵器

巴黎 擦鞋鐵器

擦鞋鐵器,或稱「擦鞋器」,是許多巴黎老建築門口常見的小型金屬裝置,通常裝飾得很精美。這些擦鞋鐵器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相當普遍,主要用來讓人們進門前先將鞋上的泥土、灰塵刮乾淨。那時巴黎的街道還沒有今天這麼整潔,泥濘不堪,擦鞋鐵器的實用性非常高。同時,它們也有裝飾作用,通常會根據建築的風格設計成精美的樣式。雖然現代生活中這些器具已不再常用,但在巴黎的老街區仍可看到它們的蹤跡,成為城市歷史的迷人遺跡。

 

7

比耶夫河(La Bièvre)

巴黎的神秘河流 比耶夫河

比耶夫河曾經是巴黎地表上的一條小河,如今大部分河段已被埋於地下。這條河全長約36公里,曾在巴黎中世紀的工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為皮革染坊和其他手工業提供水源,特別是在第十三區的哥貝林區,這裡因其著名的掛毯工坊而聞名。然而,隨著巴黎工業化進程以及人口的增加,比耶夫河逐漸受到嚴重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巴黎決定將這條河埋入地下。如今,巴黎城內仍能看到一些標示牌,標記著比耶夫河曾經流經的路線,尤其是在第五和第十三區,讓人們重新追溯這條河的歷史足跡。

 

8

莫里斯圓柱(Colonnes Morris)

巴黎廣告柱 莫里斯圓柱

莫里斯圓柱是巴黎街頭著名的廣告柱,這些圓形廣告亭自1868年開始出現,由印刷商加布里埃爾·莫里斯創立。這些柱子主要用來張貼戲劇表演、電影、文化活動等廣告,成為巴黎街頭文化的一部分。莫里斯圓柱約有三米高,材質為鑄鐵,並漆上巴黎標誌性的深綠色,不僅實用,還能與城市的歷史建築風格完美融合,展現出優雅的美感,成為巴黎城市景觀的一大特色。

 

 9

動物公墓(Le Cimetière des Animaux)

巴黎動物公墓

位於巴黎郊區阿涅爾的動物公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寵物公墓之一,讓人窺見巴黎人與他們寵物之間的深厚情感。這座公墓於1899年啟用,當時一項法律規定動物必須有合適的埋葬方式,這裡便成了寵物的安息之地。如今,公墓中安葬著數千隻寵物,包括狗、貓、鳥類,甚至還有馬和猴子等較為特殊的動物。

 

10

巴黎城牆

舊巴黎城牆

巴黎歷史上曾多次被城牆包圍,用以抵禦外來侵略。如今,仍有一些古老城牆的遺跡保存至今,最著名的就是腓力·奧古斯都城牆,這段城牆建於1190至1215年間,是巴黎現存最古老的防禦設施之一。在馬萊區的聖保羅花園街,學校院子裡保存了一大段城牆,另一小段則位於拉丁區的克洛維街附近,這些歷史遺跡讓人回味巴黎的古老歷史。

 

11

巴黎零點(Paris Point Zéro)

巴黎零點

巴黎零點是一個位於巴黎聖母院前方廣場的小小標記,象徵著巴黎的地理中心,所有從巴黎出發的距離測量都從這裡開始。這個銅製與石頭組成的圓形標誌於1924年設立,除了實際的測量意義外,還被視為幸運的象徵,許多遊客會觸摸它,或在上面轉圈、投幣,祈求好運。雖然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標記,但它代表著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中心,是一個讓人感受城市歷史與文化的隱藏景點。

 

12

巴黎綠色書攤(Les Bouquinistes)

巴黎綠盒子書攤

巴黎塞納河兩岸的舊書攤是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這些綠色金屬攤位販賣二手書籍、稀有版本、古董明信片、海報及藝術版畫等。自16世紀以來,這些書販就已經成為巴黎的一部分,最早他們是挑著書本在街上兜售,到了17世紀,逐漸在橋頭和街邊設置臨時攤位。19世紀,巴黎政府正式允許他們在塞納河畔經營,並提供了固定的綠色金屬攤位。如今,塞納河兩岸有約230個舊書攤,擁有超過900個攤位,構成了世界上最大型的露天書市之一,並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13

拉斯塔帕德廣場(Place de l’Estrapade)

艾蜜莉在巴黎 Estrapade廣場

位於巴黎第五區的拉斯塔帕德廣場是個迷人的歷史廣場,完美展現了拉丁區的巴黎風情。這個寧靜的廣場靠近萬神殿與索邦大學,是當地居民與學生的放鬆之地。近期,這個廣場因為在熱門影集《艾蜜莉在巴黎》中作為主角家所在地的拍攝場景而受到關注。但事實上,這個廣場的歷史背景卻並不那麼美好,它的名字來自於一種名為「拉斯塔帕德」的刑罰,該刑罰曾在17世紀於此處執行。

 

14

巴黎最古老的塗鴉

最古老的塗鴉

塗鴉文化並不是現代才有的!早在1764年,一位名叫尼古拉的人在孚日廣場的拱廊下留下了著名的塗鴉「1764 NICOLAS」,這是巴黎最古老的塗鴉之一。與現代的塗鴉不同,當時這些刻字需要耗費許多時間才能完成,是那個時代留下的獨特印記。

 

15

馬術衛隊(Garde Républicaine à Cheval)

巴黎 馬術衛隊

法國國民憲兵隊中的共和馬術衛隊是最具聲望的單位之一,他們負責在國家典禮、重要場合及維持公共安全等場合中執行儀仗任務。馬術衛隊創立於1848年,至今仍在國家儀式中擔任重要角色,並在國慶閱兵、外國元首訪問及巴士底日等重大活動中提供馬上儀仗。除了儀式活動,他們還會在巴黎的公園與主要街道巡邏,保障公共安全,延續著法國的馬術傳統。

 

16

巴黎榮軍院的兔子

榮軍院裡的兔子們

巴黎榮軍院(Les Invalides)以拿破崙的墓地和軍事博物館聞名,但你知道這裡還有一群野生兔子嗎?這些兔子長期居住在榮軍院的草坪和花園中,尤其是在榮軍院廣場的周圍。每天早晨或傍晚,你可能會看到它們在草地上活動。這些兔子已適應都市環境,並在草地上挖掘洞穴居住。這景象在繁忙的巴黎市中心內,與雄偉的歷史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對比,吸引了許多遊客和當地居民的關注。

 

17

煉金術尼古拉斯·弗拉梅爾的故居

煉金術 尼可拉斯

如果你曾看過《哈利波特》系列,你應該對尼古拉斯·弗拉梅爾(Nicolas Flamel)這個名字不陌生。實際上,弗拉梅爾確有其人,他是14世紀巴黎著名的抄寫員與手稿銷售商。弗拉梅爾的名聲主要來自於他死後所流傳的煉金術傳說,據說他發現了能將金屬變成黃金並賦予長生不老的「賢者之石」。儘管歷史上沒有證據證明他真有從事煉金術,但他的名字已成為這一神秘學科的象徵。他的故居位於巴黎第三區的蒙托朗西街(Rue de Montmorency)51號,是巴黎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這棟房子建於1407年,原本是為了提供貧困者居住,弗拉梅爾本人並未住過這裡。

 

18

巴黎的風車

巴黎的風車 蒙馬特

雖然巴黎以其宏偉的建築和繁忙的街道著稱,但在過去,巴黎的高地上曾矗立著許多風車,尤其是在布特·肖蒙(Buttes-Chaumont)和蒙馬特(Montmartre)一帶。隨著19世紀城市發展,大部分風車被拆除。然而,在蒙馬特,你仍可以看到幾座風車。較為著名的包括建於18世紀的拉德風車(Moulin Radet),現在是一家餐廳,還有布魯特·芬風車(Moulin Blute-Fin),它在19世紀曾一度變身為熱門的舞廳與卡巴萊。

 

19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的建造歷時兩個世紀(12世紀至14世紀)。不過,現在的聖母院與最初的中世紀建築有一些差異。19世紀法國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於1844年至1864年間對其進行了大規模修復。他增添了許多現在與聖母院形象緊密相連的怪獸雕像和石像鬼,並設計了更具想像力的造型。此外,他還加上了當年在火災中倒塌的標誌性尖塔,該尖塔是18世紀時被拆除的原尖塔的重新設計版本。

 

20

植物園動物園的動物們

最古老的動物園

巴黎植物園內的動物園,也被稱為「動物園」(Ménagerie),於1794年法國大革命期間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動物園之一。當時,凡爾賽皇家動物園的動物被轉移到巴黎。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戰爭期間,由於巴黎被包圍,物資短缺,當地人甚至被迫吃掉動物園內的動物,其中包括大象、駱駝、羚羊、袋鼠和斑馬等異國動物。

 

21

Le Procope

巴黎百年餐廳 le Procope

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館—— Le Procope 創立於1686年,不僅是巴黎,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咖啡館之一。其座落位置靠近索邦大學,成為許多學者、作家、哲學家和革命者的聚集地,伏爾泰、盧梭和狄德羅等都曾在此討論學術和時政,甚至美國國父富蘭克林也曾在這裡參與辯論。至今,這家咖啡館仍保留著18世紀的古典魅力,內部裝飾著華麗的吊燈和鏡子。

 

22

巴黎的拱廊

巴黎 拱廊

巴黎的拱廊是一系列優雅的玻璃屋頂走廊,建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設計初衷是為了讓行人免受惡劣天氣影響並提供奢華的購物體驗。這些拱廊在當時象徵著都市生活的便利和豪華。現今,巴黎僅存15個拱廊,其中著名的包括茹弗魯瓦拱廊(Passage Jouffroy)、維維安拱廊(Galerie Vivienne)和全景拱廊(Passage du Panorama)。

 

23

巴黎地下墓穴 Catacombes

巴黎地下墓穴的由來

巴黎地下墓穴(Catacombes)保存著超過600萬人的遺骨,這些隧道原本是石灰石採石場。18世紀,巴黎的墓地過度擁擠,衛生問題日益嚴重,於是政府將墓地中的遺骸移至地下。如今,地下墓穴全長超過300公里,僅開放其中2公里供公眾參觀。未開放區域吸引著許多冒險者,他們甚至曾在這裡舉辦地下派對。

 

24

巴黎的行政區的劃分 (Paris Arrondissements)

巴黎 蝸牛式行政區劃分

巴黎分為 20 個行政區(Arrondissements),其編號按照獨特的螺旋模式排列,通常被稱為「蝸牛形」(Escargot)。這個不尋常的安排從市中心的第 1 區開始,這裡有著名的地標如羅浮宮和皇家宮殿,然後順時針向外擴展,最終以位於東北部的第 20 區結束。如果您不確定自己位於哪個行政區,只需看看街道名稱的標誌:通常行政區的編號會標示在標誌的上半部分。

 

25

百貨公司 (Grand Magasins)

巴黎 拉法葉百貨公司的故事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百貨公司的國家。這一概念起源於 19 世紀中期,當時法國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社會變革。第一家百貨公司「Le Bon Marché」於 1852 年由阿里斯蒂德·布西考(Aristide Boucicaut)創立,革命性地引入了固定價格、廣告、送貨上門和退貨制度。19 世紀建立的百貨公司不僅是商業中心,還是建築奇觀。巴黎的百貨公司以反映美好時代的壯麗而著稱,擁有鐵製建築、玻璃穹頂和精緻的立面,象徵著奢華與現代感。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 1893 年開業的「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其彩繪玻璃穹頂由建築師費迪南·查努特(Ferdinand Chanut)和藝術家雅克·格魯貝(Jacques Grüber)設計,成為巴黎奢華生活方式的象徵。

 

26

街頭藝術 (Street Art)

巴黎 街頭藝術

巴黎是全球最具活力的街頭藝術場景之一。在過去幾十年中,巴黎的牆壁成為藝術家的畫布,他們在此挑戰、質疑並表達思想,超越了畫廊和博物館的範疇。從政治訊息到純粹的美學,巴黎的街頭藝術已經演變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表現形式。雖然街頭藝術遍布巴黎,但瑪黑區、蒙馬特、貝爾維爾以及第 13 區是著名的街頭藝術地區。這些作品雖然經常是短暫的,但仍然是巴黎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徵著傳統與現代、法律與叛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張力。巴黎最著名的街頭藝術家之一是「入侵者」(Invader),他以其靈感來自電子遊戲的像素馬賽克聞名。

 

27

洗衣女工 (Lavandières)

巴黎 洗衣女工

您知道嗎?在 19 世紀的巴黎,洗衣女工(Lavandières)曾多達 10 萬人!這些女性負責為巴黎市民清洗衣物,通常來自較貧困的家庭,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儘管當時塞納河的水質並不乾淨,洗衣女工們仍然在河岸邊洗衣物,手工擦洗衣物,將衣物敲打在石頭上,並在河水中沖洗。她們經常在大規模的漂浮式公共洗衣場「洗衣船」(Bateaux Lavoirs)中工作,有些洗衣場甚至是露天的。畫家如奧諾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捕捉到了她們的精神,強調了她們的堅韌與力量。隨著 20 世紀現代洗衣技術的發展,洗衣女工的角色逐漸消失。

 

 28

奧斯曼的巴黎改造 (Haussmann’s Renovation of Paris)

巴黎 奧斯曼市容改造

巴黎在拿破崙三世的推動下,於 1853 年至 1870 年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項目,這一變革由喬治-歐仁·奧斯曼(Georges-Eugène Haussmann)主導,將巴黎轉變為現代化城市,擁有寬闊的林蔭大道、公園及更為合理的城市布局。這些變革解決了 19 世紀中期的幾個關鍵問題,包括過度擁擠、衛生條件差及基礎設施落後。在奧斯曼的改造之前,巴黎是一座充滿狹窄彎曲的中世紀街道的城市,缺乏適當的衛生設施、通風不良,並且經常爆發霍亂疫情。奧斯曼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建造寬敞筆直的林蔭大道,以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公共安全,並在必要時方便軍隊行動。此外,奧斯曼還引入了建築規範,規定新建築物的外觀統一,特定樓層設有陽台,沿著大道的建築物高度相同(7 層)。這些建築原本按照明確的社會階層設計:底層是商店,一樓為上流社會居住,三、四樓為中產階級,頂層則是工人階級及傭人居住的「女傭房」。

 

 29

聖殿騎士與瑪黑區 (Templar Knights in Le Marais)

聖殿騎士與瑪黑區

瑪黑區是巴黎最具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地區之一,位於巴黎第 3 和第 4 區。其歷史可追溯到 12 世紀,當時這裡還是一片沼澤地(「Marais」在法語中意為沼澤),位於中世紀巴黎城牆之外。聖殿騎士團在瑪黑區的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2 世紀中期,聖殿騎士團在瑪黑區建立了一座稱為「聖殿」(Temple)的防禦工事,作為指揮所和財務中心。這座區域位於今天的魯德聖殿(Rue du Temple)和共和國廣場附近,包括一座巨大的堡壘及其塔樓、教堂和其他建築物。到了 14 世紀初,聖殿騎士團積累了大量財富和權力,這引起了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的猜疑與貪婪。1307 年,在國王的壓力下,教皇克勉五世下令逮捕聖殿騎士。1307 年 10 月 13 日星期五,數百名聖殿騎士,包括他們的領袖雅克·德·莫萊(Jacques de Molay)被捕,許多人在被指控異端後遭到酷刑並被處決。聖殿塔樓曾經多次被使用,1792 年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六和他的家人在此被囚禁。1808 年,拿破崙下令摧毀了聖殿塔樓。

 

30

「每個人的時間」雕像 (“L’Heure de tous” Statue)

聖拉扎爾車站 雕像

巴黎人以匆忙著稱,尤其是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人人的時間」(“L’Heure de Tous”)是法國雕塑家阿曼(Arman)於 1985 年創作的一座著名雕像。這座雕像位於聖拉扎爾車站附近,由一堆看似雜亂無章卻和諧排列的鐘錶構成,象徵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時間對日常生活的支配,特別是在火車站這樣強調準時性的地方。這座雕像反映了人們對時間的普遍體驗,無論是當地人還是遊客、工人還是旅行者,都必須面對時間的壓力。這個雕像也為我們的文章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希望您在巴黎的時間能過得充實美好!

 

 

文:Vincent Sacau

圖:歐棒巴黎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