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文章里,我們將分享在法國靜谧小城阿讓(Agen)的旅行體驗。 阿讓位於法國西南的新阿基坦大區(Nouvelle-Aquitaine),儘管知道這座城市的人不多,但絕對值得前往。
首先,到這裡旅遊非常方便,阿讓正好位於波爾多和圖盧茲中間,離巴黎坐高鐵也只用3個小時。 其次,正因為沒有多少國際旅客知道這個地方,所以阿讓這個典型的法國小城才顯得格外法式。 巴黎雖繁華,但別忘了整個法國還是小城市居多,而正是在這些小城市裡,具有著法國文化的精髓。 因此,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體會「真實」的法國,領略他們的法式精神、文化、生活哲學,阿讓這種常被外國遊客忽視的鄉村城鎮恰好是最佳選擇。
從阿讓開始,你還可以參觀整個法國西南地區。 自駕或者帶上一輛自行車是在這種小城鎮最佳的出遊方式,附近還有許多洛特-加龍省極具魅力的小鄉村和自然風光等著你去探索,其中最漂亮的鄉村有穆瓦拉(Moirax)、皮米羅勒(Puymirol)、博維勒(Beauville)、維昂(Vianne)、內拉克(Nerac)、 弗雷斯佩克(Frespech)、托南(Tonneins)、 克萊拉克(Clairac)、拉帕拉德(Laparade)、洛特河畔勒唐普爾(Le Temple sur Lot)......
阿讓本地也有許多非常值得參觀的地方,本文有一處會詳細介紹。 這座城市有著超過兩千年的歷史,最早是古塞爾特人居住在城市旁邊的山川裡,因此在古羅馬時期,阿讓也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隨著基督教的發展,還成了一個宗教中心。 在百年戰爭期間,阿讓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根據地,英國軍隊和法國軍隊都費盡力氣想要佔領這裡。 在阿讓城內,至今也保存有許多建於中世紀的房屋,好看極了。
如果您喜歡美食的話,阿讓也是個不容錯過的旅行地。 這裡的法餐不但美味而且價格合理(文章後段會詳細介紹),附近還有許多適合家庭成員一起參加的有趣活動,像是品酒、登山、徒步郊遊、划船、划皮艇、參觀農場等等。 里阿讓十分鐘的路程就有兩個主題公園,分別是Waligator和Aqualand。
阿讓雖然不大,市中心卻有非常多的美景可看。 市中心大部分的樓房都建造於十九和二十世紀,也還保存有許多中世紀的小街。
這裡還有許多帶著十五世紀風貌的街區:帶著木板的房屋和鋪滿鵝卵石的街道,非常容易辨認。 整座城市裡最古老的房子是坐落在彼特-杜-索蒙街(Rue Puits-du-Saumon)的 "Sénéchal之家",是一座十四世紀的石房。
在各個中世紀街道中,博維爾街(Rue Beauville)的鵝卵石小路最引人注目,街道兩旁便是十五世紀的木板房。 除此之外,您還可以在加龍街(Rue Garonne)、彼特-杜-索蒙街(Rue Puits-du-Saumon)、朱伊夫街(Rue des Juifs)、蒙科尼街(Rue Moncorny)看到好幾個類似的中世紀小街道。
別忘了到本地有名的中世紀貿易街Les Cornières走走,它曾是該城最主要的商業區,有著由石柱和拱門組成的特色騎樓。 如今,這裡大多數店鋪都是餐館。
當地的美術館坐落在四座宏偉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大宅裡,讓遊人迷失在時間與藝術史的長河中。 館內的藏品展示了從史前至二十世紀的藝術史全貌,絕對值得參觀。
館內陳列著許多歷史上負有盛名的繪畫大師之作,例如戈雅(Goya)、丁托列托(Tintoretto)、柯洛(Corot)、希思黎(Sisley)、莫内(Monet)、畢卡比亞(Picabia),以及當地畫師的傑出作品。
除了古典作品以外,還有當代藝術創作。 上圖中的雕塑即是著名的 「Venus du Mas」,在附近村莊發現的一尊伽羅-羅馬雕像。
參觀完藝術作品后,我們推薦您到美術館的內院看一看,一邊欣賞四周的歷史建築,一邊稍作歇息。
開放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每周二休息。
入場費:5,90 歐元
這座13世紀的教堂是前多明尼加修道院(也被稱為雅各賓修道院)的唯一遺跡,現已不再進行神職活動。
如今這裡是美術館展廳的一部分,用來舉辦臨時展覽。 無論是展覽還是優雅的建築本身,都非常值得前來參觀。
開放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每週二休息。
入場費:7 歐元(僅含雅各賓博物館),12 歐元(含雅各賓博物館+美術館)
雙海運河是一條連接地中海與大西洋的人造通航水道,長度達350千米,現已被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 該運河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正午運河(canal du Midi),17世紀建於地中海與圖盧茲的加龍河(Garonne river)之間。 第二部分是加龍運河,建於19世紀中期,是正午運河的延續,把圖盧茲連向大西洋。
這條運河最初用來運載貨物,如今主要用於觀光旅遊,遊客們可以在此包船出遊,還有餐廳船和酒店駁船。 河岸兩邊布滿了梧桐樹,這是因為在建造運河的過程中,人們決定在河岸兩邊、尤其是在水位高的地方植樹以穩固河堤。 一年四季,都有人來此騎自行車或步行,感受運河岸邊迷人的自然美景。
運河沿加龍河右岸,通過阿讓的歷史引水渠,一座獨特的跨河水橋「運河橋(Pont-Canal)」橫穿當地河流,接著沿左岸繼續前行。
為了更好地享受此趟運河觀光之旅,我們建議您在運河的岸邊散散步,或在阿讓的港口租一艘小船出行(大部分的小船不需要船隻駕駛執照)。 也可以選擇在當地的旅遊局(Destination Agen)預訂遊船。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聖卡普雷大教堂(Saint-Caprais Cathedral)建於十二世紀,最初是以羅馬風格設計的,後來融合了哥德式建築元素。
教堂的鐘樓於1835年被重建,內部的壁畫則繪製於19世紀中期,描繪了《新月》、《舊約》中的經典場景。
不僅是這座城市,整個地區都以平價又可口的美食在法國聞名。 這也因為阿讓附近農業非常發達,所以不必花大價錢就能買到新鮮的當季食物。 來這裡的巴黎人看到這裡只需15歐元左右的套餐可都樂壞了,甚至連米其林餐廳一餐也不到30歐元,關鍵是便宜還好吃! 這裏不僅有傳統法式餐廳,也還有許多「新派」美食(Nouvelle cuisine),許多當地的大廚在全法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基本上阿讓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有餐廳,但有幾個地方是大部分餐廳的集中點。 其中之一便是氛圍獨特的Molinier步行街。
不妨在此常常備受歡迎的家庭餐廳Arôme,這家餐廳根據季節變化,提供獨特且多樣的功能表。 在美術館附近還有許多美味的酒館餐廳,其中,我們最推薦Bistrot Voltaire和le Café des Arts,後者還在廣場上擺有餐桌,氛圍感十足)。 L'Aubade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家餐廳開在13世紀磚砌教堂Notre Dame du Bourg旁,教堂本身也是個不容錯過的打卡景點。
如果你更喜歡新派美食,那麼在中世紀博維爾街(Rue Beauville)附近的le Margoton或Aketho餐廳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夏天,Acetho餐廳提供美味的菜餚和自製的海燕冰激淩(見上圖),還有價格從17到30歐元的固定套餐。
上文提到的Les Cornières也是尋找本地美味餐廳的絕佳地點之一。 目前最受歡迎的餐廳的是L'Affranchi, La Table des Cornières和Monsieur Jeannot。 我們特別喜歡Monsieur Jeannot,這家餐廳不僅提供美味的自製傳統法國菜餚,而且只使用新鮮的當地農作物,既可口又叫人放心。
為何不在les Cornières的中世紀騎樓享受一頓午餐呢? 這裡的餐館價格合理,一頓套餐(包括前餐、主菜和甜點)僅需16歐元。 不過阿讓最好的餐廳還得數Mariottat,這家餐廳自2003年以來一直被評有米其林星級,開在雅各賓附近一間宏偉的十九世紀的豪宅裡,在平時的工作日,正午套餐只需28歐元,比任何巴黎的米其林餐廳都更實惠,而且一樣美味(甚至可能更美味)!
談到阿讓,就不可能不提起這裡盛產的一種水果——李子。 就在阿讓附近的鄉下,年年都有好李豐收。 其實,正是因為盛產李子,才使得這片地區在法國享有聲譽。 這片地區種植李子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2世紀,當時阿讓附近Clairac修道院的僧侶們從第三次十字軍東徵回來后突發奇想,將敘利亞的Damas李子嫁接到了當地的品種上,導致了一個新品種的誕生,也被稱為Prune d'Ente。 將這種果實在陽光下曬乾,便誕生了第一批"阿讓李子乾"。
李子乾對人體有多種益處,例如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心臟疾病,還可保護腸道菌群。 由於阿讓李子乾便於儲存,而且富含能量、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從17世紀開始就大受歡迎,特別是受到水手們的讚揚。
享用李子乾的方法有很多,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李乾有去核的和未去核的,還有不同水分含量可供選擇(全乾李、半熟乾李...... )。 甚至還可以把它們做成果汁、果酒和果醬。 最有名的用李乾做成的甜點就是奶油餡李乾(pruneaux fourrés à la crème de pruneaux)和巧克力塗層李乾(pruneaux enrobés au chocolat),許多本地餐廳裡的廚師還會用李乾來做菜。
在阿讓市中心的許多商店和本地的鄉村市集上都有罐裝李乾出售,還有一家專賣李子乾的商店叫Maitre Prunille,位址是50 Boulevard de la République。 當地的旅遊局也會賣一些李乾產品和其它美味的當地特產。 如果實在糾結、不知帶哪種紀念品回家的話,就選擇李子乾吧! 但一定要認准包裝上的原產地名稱保護標識(PGI),才能保證你買到的李乾是本土傳統培養的最佳口味。
攝影/撰文:Vincent Sacau
阿讓旅遊局 "Destination Agen"
地址: 38 rue Garonne, 47000, AGEN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六, 9:00–12:30, 14:00–18:00
官網: Click here